渭源:文明花开满园香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1-23 08:15

渭源:文明花开满园香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马富平 郑璇

  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的少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比“面子”的少了,比“道德”的多了;“背手看”的少了,“主动干”的多了……2024年,渭源县不断深化文明创建,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工作新路径,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浸润渭河源头。

  彩礼“限高”,为爱“减负”

  “以前村里办喜酒,讲排场、攀比心理严重,这次回来感觉这些现象都不见了,年轻人的婚姻理念发生了变化,参加婚礼的负担减轻了很多。”新年来临之际,在外工作的渭源县路园镇潘家岔村村民王艳梅回家参加喜宴后感慨地说道。

  红白事、满月酒、升学宴,数百元的红包、铺张的酒席……提起以往的这些,潘家岔村的不少村民直摇头。今年,潘家岔村邀请村里有影响力的老党员等成为红白理事会成员。“礼金不超5万元,丧葬活动最多3天,控烟控酒轻负担,白事酒席再不办……”他们语言生动,红白事场地成了传播、践行文明新风的主要场所。“无事酒”不办、排场不攀比、人人树新风,乡亲们渐渐形成了新的共识。

  “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抵制高额彩礼志愿服务劝导队,主要对适婚青年开展劝导服务,已对3个家庭开展6次劝导服务,被劝导家庭均对旧婚俗有明显改观。”潘家岔村党支部书记张星说。

  路园镇多措并举推进“整治高价彩礼”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达人等群体的带动作用,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弘扬社会新风,对婚嫁彩礼、礼金、宴席等制定“限高”具体量化标准,倡导婚丧嫁娶新风,培育文明、健康、时尚的乡风民风,实现婚事习俗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评优“出明星”,积分“享优惠”

  “能够评上‘热心公益星’,是对我一年来支持村级工作的肯定,今后我会继续保持,积极为乡村建设出力。”路园镇双轮磨村村民王存义手捧兑换的电饭锅笑脸盈盈地说。

  家住双轮磨村田家湾社的李伟桃被评为“卫生整洁星”,正拿着兑换的生活用品和驻村干部分享喜悦,“家里卫生整洁主要是为了家人住得舒心,没想到还能获得奖品。回去后我要继续保持好家里的卫生,也要多多给邻居宣传,带动大家一起参与、改变。”李伟桃高兴地说。

  “村里开展了4次积分兑换活动,共兑换了价值5000多元的物品。积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村民们参与村庄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得到奖励表彰的荣誉感,这些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革除了陋习,进而推动形成文明家风、淳朴村风、良好民风。”路园镇双轮磨村党支部书记陆凯说。

  路园镇把“道德银行”建设作为助力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建成“道德银行”13个,为1600多户群众赋定积分5.5万分,常态化规范开展积分评定、模范评选各项工作。各村“道德银行”共计兑换积分5万多分,兑换物品价值5万多元,通过一“兑”一“换”,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让有德者有惠”的良好氛围。

  宣传“进家门”,服务“暖心间”

  “打竹板,响连天,各位朋友听我言。今天不把别的谈,移风易俗来宣传……”走进路园镇小园子村,孙卫红正站在自家门前录制移风易俗快板书。他希望利用自己在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文明新风。

  “中午去给李大爷送生日蛋糕。”“等会上门给高龄老人们量血压。”“村口的垃圾箱满了要尽快处理。”“井盖坏了请通知维修。”……新春新气象、新年新作为,路园镇王家山村的志愿者正积极为辖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

  路园镇陆家湾村志愿者利用“文明实践孝善日”开展节前安全防范宣传活动。志愿者向老人们讲解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现、中毒后如何自救的知识,以及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及相关措施,引导群众规范用煤取暖,保护生命安全。

  一顶红帽子,一件红马甲,一道乡村好风景。邻里和睦、乡风纯善、环境优美,文化传承不息,在新春的美好祝福中,“志愿红”温暖了每一位群众的心,德善之举在一言一行间慢慢传承发扬,文明之花在广袤的渭河源头竞相绽放。